欢迎访问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
中文|English
网站地图/在线留言/企业商铺/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2007年04月18日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举行投产典礼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7/18 16:15:39


陕汽重卡

4月18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投产典礼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陕汽集团党委书记陈巨元、陕西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媒体以及全国各地的客户和公司员工共600多人出席了本次庆典。
      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公司将秉承中集集团“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战略和陕汽集团“制造一流汽车、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理念,依托中集集团、陕西重汽的各方面资源,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此次中集与陕汽的强强联手,将借助双方在国内外行走车辆制造方面的优势,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品牌资源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中集与陕汽的合作也代表了中国汽车行业主机厂与改装厂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对中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甚至格局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国际流行的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

中集陕汽

陕汽自卸车

陕汽渣土车

陕汽重卡

陕汽渣土车



[媒体报道汇编]中集陕汽强强联手打造国内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

2007-04-20

   

中集陕汽联手打造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

证券日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屠海燕

4月18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投产典礼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隆重举行。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陕汽集团党委书记陈巨元、陕西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媒体以及全国各地的客户和公司员工共600多人出席了本次庆典。

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公司将秉承中集集团“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的发展战略和陕汽集团“制造一流汽车、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理念,依托中集集团、陕西重汽的各方面资源,形成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此次中集与陕汽的强强联手,将借助双方在国内外行走车辆制造方面的优势,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品牌资源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中集与陕汽的合作也代表了中国汽车行业主机厂与改装厂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对中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甚至格局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国际流行的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


中集陕西基地昨日正式投产

深圳特区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吴德群

中集集团联手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一流专用车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昨日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正式投产,年产自卸车可达10000辆。

据了解,陕汽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也是我国重型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陕汽重卡一期工程投产

中国证券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徐晏

记者从中集公司获悉,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4月18日建成投产,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据陕西当地媒体报道,该公司成立于去年7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三个股东的出资比例分别为50%、25%、25%。当时的报道称,该专用车生产基地于去年9月落户西安,占地500亩,年产值60亿元。

  中集方面称,此举是为顺应我国专用车市场重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此次中集与陕汽的强强联手,将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等多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

资料显示,中集车辆继2004年与东风合作之后,于去年2月与解放合作,在甘肃省白银市建立其西北重卡专用车基地,加上日前和陕汽的合资项目,在我国重卡企业前5位中,中集集团已和其中3家牵手,其专用车、特别是重型专用车形成了从东到西的全国布局。

中集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现在已形成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2006年,中集累计销售各类专用车8.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56%和66.90%。这一年,中集的专用车产销量名列世界第一。

年产万辆自卸车项目经开区投产 项目总投资6亿元

                               西安晚报   2007年04月19日 记者:崔晓刚

 

    昨天上午,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内锣鼓喧天,拥有国内最先进自卸车专业生产线的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投产,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自卸车10000辆。这意味着我省(市)重型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环节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据介绍,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500亩,一期投资1.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中集车辆集团在国内的专用车产销量排名第一,而陕重汽的15吨以上重型汽车产销量国内第一,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手,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项目是经开区的重点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5个月时间,它的投产意味着我省以陕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产业在下游也有了技术领先、管理一流的核心支撑企业,也标志着经开区商用汽车产业的黄金产业链已经形成,正迈入快速稳健的发展轨道。目前,该工业园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型汽车及专用车生产、车桥车架以及零部件配套项目17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


中集陕汽联手打造专用车生产基地

上海证券报  2007年4月20日  记者:姜瑞

日前,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投产典礼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举行。据介绍,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通过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拥有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中集集团迄今为止已成功打造出干货箱、冷藏箱、罐箱、折叠箱、JR箱、北美53尺箱、超宽箱、集装箱木地板、登机桥及集装箱骨架车等十大世界“冠军产品”集群。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以来,中集已形成覆盖中美的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在国家交通部首批推荐车型工作中,中集的铆接厢式半挂车、散装水泥运输半挂车、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三大类、六款产品被列入国家交通部向社会推荐的道路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第一批车型名录。在国家专用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中集被选为专用车产业类唯一一家参与规划制定的企业。2006年,中集累计销售各类专用车8.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0.91亿元,2004年和2006年,中集的专用车产销量分别取得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陕汽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是我国经对比试验后唯一保留的军车生产基地企业,也是我国重型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在15吨以上重型车市场始终保持领先优势,而军用越野车的市场覆盖面则一直保持在95%的行业领先地位。


泾渭工业园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

2007年4月20日   陕西日报    记者:苏嵘

  西部重型汽车城呼之欲出


   4月18日,煦暖的阳光照射在写有“建设中国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基地”的巨幅展板上,也照耀着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这一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城。

   当日,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正式在泾渭工业园内投产。对于该项目的投产,业内的普遍看法是,这意味着西安重型汽车产业集群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主要环节的布局基本完成。

   无独有偶,山西日前也高调介入重型汽车产业,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形成生产整车2万辆的目标,而远在山东济南,其重型卡车及配套产业的聚集态势开始显现。

   在这样的重型汽车产业发展热潮中,西安经开区着力打造的西部最具竞争力的重型汽车产业基地广为关注,一个西部重型汽车城正呼之欲出。


   中集抢滩西安 主机厂与改装厂合作新模式


   也许是因为合作方太过“抢眼”,4月18日的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典礼吸引了600余人参与,其中有不少看好市场前景的经销商。    据了解,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由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和中集车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

   “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500亩,一期投资1.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介绍。

   让经销商看好的是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因为,中集陕汽重卡(西安)专用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的生产线,是国内最先进的自卸车专业生产线,可年产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自卸车10000辆。

   正如李胤辉向记者所透露的,“其实该项目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市场反馈非常好。”

   鲜为人知的是,投资如此巨大的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显示了中集集团对该项目的信心。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中集集团看到西安重型汽车产业在这两年内迅速崛起后,抢滩布点西安的战略之举。

   这一分析从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那里得到一定的印证。他说,在中集集团的15个车辆生产基地中,西安将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基地。据了解,中集集团是全球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迄今为止已在全球主流市场打造了干货箱、冷藏箱、罐箱、折叠箱、JR箱、北美53尺箱、超宽箱、集装箱木地板、登机桥及集装箱骨架车等十大世界“冠军产品”集群。自2002年正式启动专用车业务以来,中集集团已形成覆盖中美的15个生产基地和年产12万辆各类专用汽车的生产规模。

   而另一个投资方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500强陕汽集团的核心企业,可年产重型汽车5万辆,产品覆盖重型军用越野汽车、民用载货汽车、专用汽车、大客车及其底盘等,特别是在15吨以上重型车市场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这一强强联手,开创了中国汽车行业主机厂与改装厂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对中国专用车产业的发展甚至格局变化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朝着国际流行的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参与投产典礼的有关专家评价。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陈巨元说,双方的合作,将使中集的改装优势与陕汽的整车底盘优势互补,并在市场预测、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品牌资源等多方面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产品的同步设计、同步制造。


产业链下游的关键棋子 现代化汽车新城格局形成


   “该项目的投产,使陕西以陕汽为龙头的重型汽车产业在下游也有了技术领先、管理一流的核心企业作支撑。”重型汽车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如此分析。

   据了解,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投产后,经开区的商用汽车产业就形成了陕汽、山东潍柴、康明斯、法士特、汉德车桥、中集等强势企业组成的黄金产业链。

   “就像一棵大数,其枝干已经长成。”上述资深人士说。而且,在这些强势企业的带动下,集群效应已经十分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泾渭工业园内已开工建设的重型汽车产业项目有17个,总投资超过45亿元。

   与此同时,重型汽车产业这棵大树的枝叶也开始“繁茂”起来。记者从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获悉,截至2006年底,围绕陕重汽的重型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上游有车桥、车架、发动机、车灯、车轮、滤清器,中间有整车生产,下游有专用车、特种车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市场销售数据,2006年陕重汽形成年生产重型汽车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的规模;相关零部件企业生产车桥、传动轴、油箱21万件(套),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分析认为,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使该区域产业吸纳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一座现代化汽车新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一喜人态势也使经开区敢于作出大胆而不失合理的预测:到2010年,泾渭工业园以重型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将力争实现4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基本达到经开区2006年工业总产值的水平,再造一个经开区。

   这其中,陕西汽车集团力争2010年重卡汽车产量达到10万辆,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专用车和改装车到2010年形成年产4万辆、产值过50亿元的产业链条;以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等为代表的配套产业,到2010年形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


   发展模式广受关注 后期举措瞄准产业升级

   经开区商用汽车产业在短短两年内的迅速崛起,也使其发展模式成为业内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依据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及区域实际,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经开区重型汽车产业发展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黄金产业链+专业化工业园区+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将坚持一贯的产业集群建设思路,以重型汽车、专用车、特种车生产制造为重点,兼顾研发、销售、物流及专业人才培训等,着力打造具有专业优势、西部最大、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不过,在产业布局大框架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经开区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完善配套体系、加快产业升级方面倾斜。

   “一个完善的重型汽车产业基地应包涵有整车生产、销售、零部件配套、中试(研发)、技工培训、物流、生活配套等一系列环节。目前泾渭工业园重型汽车产业基地中试、物流及培训等方面仍显薄弱,急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开区的管理层对这一产业有着清醒的认识。

   据介绍,下一步经开区将出面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汽车骨干企业的汽车专家,设立相应的研发机构,为企业重大技术改造等提供咨询和指导。同时将加强零部件地方配套体系的形成,促进汽车整车发展,并将充分利用西安市教育科技资源,吸引大学办学机构落户培训基地,不断完善重型汽车基地的人才教育体系,为重型汽车基地日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支持。

   而且,针对重型汽车产品主要集中在重卡整车和集装箱专用车、特种车等方面,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制约瓶颈,经开区正推动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今后将持续引进农用车、面包车等新产品生产,并将重卡产品向中型卡车、轻型卡车延伸,逐步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目前,正在积极跟踪的项目就有十来个。”经开区管委会招商部门的负责人透露。